香港的市區是常見的區域總稱。在香港,港人習慣以市區形容已經高度發展的市中心,及以郊區及新市鎮來分辨不同地方,亦是具發展成熟交通方便的定義。事實上,因應銀紙貶值,百物騰貴,工資飆升等多項因素影響下,部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的市區,因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改變,令樓宇日久失修殘舊等。以同區7年的賠償標準及近年市場要求,以及各種行政費用在內的驚人建築成本,令收購土地的成本大幅增加,導致完成後需出售的成本往往需要2至3萬元一呎不等,如現在市區重建局繼續維持現有做法,不改定位,市區的舊樓重建的問題將不能解決。
筆者建議政府檢討市區重建局的方向,讓其使命擴大,全區「動起來」,以城規會規劃下完善定位再發展,以發展成本加某利潤比例作售價,提高透明度向市場表達,加快完善市區重建,展現市區新面貌,向公眾以示市建局的效能及決心。
加快市區舊樓重建
飽歷風霜之油麻地渡船角文華新村,因村內有8幢以文字頭命名之大廈,故俗稱「八文樓」,於1964至1970年間落成,擁有逾半世紀歷史,它曾是本港早期大型屋苑之一。不過,樓齡高加上日久失修,現今位置是黃金地段,一街之隔的西九已是豪宅區,以市建局同區域7年樓為賠償的計算,收購價每呎約近3萬元,整區項目必然蝕大本,但該區域絕對有重建需要。公營機構市建局有使命及有能力去改造,變成有新規劃將來面世予公眾享用,亦可即時購入用作臨時公屋,毋須覓地又起又拆,浪費公帑,效能顯著,做少少維修可即買即用,數年後拆卸重建,當區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