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電台資訊台訪問富康盛地產顧問第二輯

新城電台資訊台訪問富康盛地產顧問第二輯 新城電台資訊台訪問富康盛地產顧問第二輯,分享樓市前景,舊樓重建的困難及機遇,創業的辛酸史等等, 請按以下的link收聽,多謝客戶支持。

15億的迷思

[2024年2月20日——星島日報地產論壇] 市建局破例首次巨額收購市區又缺三維修土瓜灣的公務員合作社大型住宅群,是一項好政績。此項目的位置優越,三面單邊,重建𢓭景觀無敵一流,開展現存歷史悠久及日久失修的公務員合作社的重建序幕,因為公務員合作社補地價複雜問題,只得唯一的法定機構市區重建局去執行和處理。 罕有市區靚地 其中涉及合作社項目共有28個,在項目開展時仍有9個合作社未解散,另有2個合作社亦己申請解散,最快在明年年中完成「散社J程序,是落實項目的一大挑戰。解散合作社需獲75%社員同意才可以正式向政府提交解散合作社的申請,土瓜灣盛德街馬頭涌道公務員合作社發展項目,由收購到展開招標都非常有效率。 樓面地價每方呎4694元 最令筆者摸不着頭腦的,是接受招標結果是一個公營法定機構,需要用納税人触15億而向牟利的商業機構中標價遠低於收購價出售一幅罕有難得的市區靚地。樓面地價為每方呎約4694元,他們稱這個結果實際是無可避免,中標價仍算合理水平之內。最令筆者難以明白的是所有招標或拍賣是設有底價的,法定同區7年收購價就是成本底價,為何流標是負面及不理想?接受没有底價的招標是理想? 市區重建局可以自行重建發展,發展後將來用成本加薄利並出售子大眾有需要的市民,可參照房協曾經在多區市區的重建項目,只有法定機構有能力去收購市區中如此罕有的靚地,如市況不好應該自行發展,將來受惠的是市民而不是商業機構。  

降強拍門檻助市區重建

[2024年2月4日——星島地產論壇] 為求增加市場上房屋的供應量,舊樓重建無疑是一倜最快及最符合社會需求的良計,但往往舊樓重建遇上的問題難以處理。若能優化收地條 例,確實可加快樓宇的供應。 建議降強拍門檻至七成 有關強拍門檻,筆者早在本年八月初發表過,建議現時強拍門檻廳降低至七成或七成半。若能按樓宇的樓齡降強拍門檻,必定能增加政府及發展商的合作量,聽聞市建局曾經委託顧問,研究由太子道西花墟直全佐敦整區收購其中的舊樓重建之可行性。該區確實有好多已經超過50至60年的高齡舊樓,若該區能作重建,確實可以增加新樓宇的供應。然而,在城市規劃方面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這需要政府大刀闊斧才能有效地改善該區的佳宅老化情況。 根據《香港 2030+》,在2048年時,樓齡逾50年的數量約85.4萬伙,升幅達到3.3倍。這意味着政府每年在維修上的支出會按年倍增。預期以倍增形式花費在維修上,倒不如以政商形式合作發展重建項目,尤其專門針對長期失修的舊樓宇。此舉能改善區內的市容及解決受樓宇老化問題受困的居民。 同時亦會減少將來樓齡遍70年的樓宇伙數。這方案才更有效地制止整體的樓宇老化。 此外,印花税也是對舊樓重建帶來阻寒的一門關卡。由於等候退税時期頰長,以及需先付的税率較高。導致較小規模的發展商末能參與處理重建項目。若能就税率及退税時限作出修改或微調,想必對整倜香港的重建宗数有所上升。 事實上,舊區重建除了可以增加樓宇供應,更能改善地區的老化,並可將它重新注人生命力。  

冀望新政局處理地荒問題

[2024年2月20日——星島日報地產論壇] 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剛剛於上月19日圓滿結束,是全面貨徽落質「愛國者治港」,見到不同黨派,不同背景的人士當選,期待日後的立法會會議,不會再出現「拉布」及「議會暴力/等亂象,在完善選擧制度和政治穩定情況下,議員將可更加專注處理經濟和民生發展,解決土地等等問題,對將來有關建設性的建議,都會容易落實通過,期望見到新的局面去處理地荒的問題,筆者也希望以下的建議能夠給子議員、政府及有份規劃者作參考。 多管齊下增住宅地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香港是一倜地少人多的地方,所以居住的問題是一個重要的間題,但是只要我們頭腦靈活,思想開放,便可以解決很多事情。例如曾經有人提出改装葵涌的貨欖碼頭作為住宅區,亦曾經有人向發展局建議,將海洋公園的地皮作為住宅用途。上述兩倜建議只需要仔細考慮及平衡各方面,未告不是一個解決住宅需求的方案。 海洋公園地皮可建住宅 尤其是現時海洋公園的地段,若考慮出售給私人發展商,相信目前市值可高達5000多億。即時可解決海洋公園缺乏營運資金的問題,亦有足夠資金重建一個更大更新的海洋公園,將它安排在現有迪士尼公園的旁邊可幫助迪士尼公園遊樂範聞細小的問題,可算是一舉三得。因此可慎重考藏這方面的提議,當然會有很多爭論性問題,但只要平衡各方面,便能找出一倜妥善嘅方案。  

私人參建公營房屋有助加快輪候時間

【2024年2月4日——星島日報地產論壇】 房屋委員會最新公布,截至2021年12月底,一般申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達六年,創1999年以來新高,大約15.2萬宗為一般公屋申請,加9.65萬宗非長者一人申請,共有近25萬人輪候中,估計要到2026年左右,大量資助房屋才可應市,輪候時間才有望滅低,加上數千倜可供編配的新單位由於疫情關係被用作隔離,所以估計未來情況會更差,輪候時間有可能再攀升。 香港到目前為止,居住問題依然是社會上一倜難解決的重大難題。由於歷屆政府都没辦法執行一倜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案。近期推行一倜較為有建設性的方案,就是推行土地共享計畫,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供應政府樓宇,但可惜對發展商的誘因不太大,加上技術部門執行得非常僵化,所以進展非常纋慢。 觀察歐洲近十年以來,有一倜方案推行得非常成功,就是利用私人發展商參與提供政府的樓宇來舒綴供應中下階層的住宅供應。特別以英國為例,近十年英國政府賣出的地皮,都列明需要發展商提供指定數景的中產樓房給子政府,這個方案為政府解決了很多供應中下樓房的社會間題。 在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香港有兩大發展商,發展均有雨個大型的地產項目,他們都為當地政府提供指定数量的中下層樓房。以上的方案值得香港政府作為長期的參考,來解決房屋的社會問題。  

土地發展限制應隨時代轉變

本港自開埠以北與對山多平地少來一直 的地理限制,因此土地發展是香港遇上的一大題,當中,除了配重的金錢成本和稀少的土地供應量外,花費的時間和受限制的土地發展,也是讓土地發展 帶來阻礙和增加成本上的風險。  

財團併購舊樓冀印花稅下降

【2024年2月4日——星島日報地產論壇】 筆者最近與認識多年的發展商朋友見面,談及中小型的發展商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地盤發展,例如政府官地,一向競爭激烈,部分大型地盤甚至動斥過百億,對中小型發展南來講吃力。中小型的地盤數量少,經過一番激烈入標競投後,價高者奪得地皮,隨時公布第二競投招標價錢,也有例子,超出第一標逾兩成,萬一價高者得,變相成本大增。 併購舊樓以增加供應 以不同方式增加土地供應,例如透過舊樓併購,雖然重建需時頗長,如要童拍又多一爾年,但起碼價錢控制在自己手中,到自己適合的價錢,才購入,但併購牽涉的繁複程序,強拍等候的時間又很難確定。遇上小業主反對,各方專家互相辯論,時間往往以年計算,成本亦不容忽視,而且官地中標後,可以直接發展,但舊樓併購不單止要繳付印花税,遷需要預先繳付30%的印花税,待地盤拆樓時候才退回部分印花税,往往動不動需要近两年時間。 強拍門檻宜降至七成 筆者認為,官地或舊樓併購均能幫助增加房屋供應,印花税應一同看待,才能吸引更多發展商用不同方法覓地,最近有見,政府質踐拆 牆鬆綁的決心,期待在不久的時問,強拍的門檻由八成降至七成或七成半,令更多發展商有信心參與舊樓重建,幫助改善社區環境。  

放寬按保料推動換樓鏈

【2024年2月4日——星島日報地產論壇】 近日好多人談論放寬按揭保險計畫上限,睇好800至1200萬樓價的成交最為受惠,升幅增加,好多專家正估算對樓市的變化,市場普遍認為措施帶來正面訊息,能幫助首次置業買家。筆者本人更有另一種看法,除幫助到上車或首次置業人士,反而我認為對1000萬至1400萬樓價,三房單位換樓人士更加受惠此計畫,必定啟動市場換樓鏈,以往這樓價範圍內,買家需要付五成首期,往往就算樓換樓人士,售出本身的細單位,除非已經現契供完樓,香則售後再買人,都末必夠五成首期去換更大單位,舉個例子說,1400萬樓價,以往需要繳付700萬首期,現在新的保險計畫,買家只需要繳付31.5%,440萬首期,大大節省了260萬,令到先賣後買的換樓人士能靈活處理,從而購得心儀之選。 按照按揭保險未放寬前,1000萬以上、三房單位,由於購買二手物業首期要付出五成,普逼這類型的單位,各大發展商提供付款辦法的優惠,包括先佳後付,提供二按等等,導致成交傾斜在一手物業。料千萬以上單位成交大增在新制度下,購買二手樓的首期減少,加強了二手物業的競爭力,當買家買入一個二手物業,二手業主也有機會換楼的,二手物業轉流多了,放盤量流通,對整體樓市更為健康發展。 總結而言,筆者更加聯好1000萬至1400萬二手市場三房單位的成交量會大幅增加,跑赢大市,看看過了一段時間後筆者的看法是否正確。

放寬按保 納米樓需求料跌

【2024年2月4日——星島日報地產論壇】 第一季樓市受第五波疫情影響下,發展商新盤按兵不動,主要銷售貨尾為主,一手成交只得900餘宗,創2013年以來季度新低,加上二手業主不願意開放睇樓,令成交量進一步下跌,楼價在短短一季下跌平均4%,加上差餇物業估價署預測今年私人住宅落成量達22000多伙,创2004年以來新高,多項數據均影響近期成交意欲。 隨着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加上俄鳥局勢影響,樓價恐防進一步下跌,市場開始有聲音呼額政府撤銷「辣招」,協助樓市並帶動疫後整體經濟加快復甦。筆者認為,歸根究柢,這種行政手法,必定會扭曲了市場經濟,其實由市場自由決定需求,由供求去作出運作的平衡,才是最健康的方法。 面積條款難應用於重建項目 近期政府向外界指將會立例管制出售樓宇的最細面積,而且有消息指屋宇署亦提示有關的專業團體,未來屋宇署批核的圖則,住宅單位不能少於280呎。 事實上,若當局在新批官地加上這項條款亦無可厚非,但政府如果在重建項目中,增加控制樓宇的面積條款,必定會帶來好多爭拗及訴訟問題。因為在原有的地契上,增加新法例的要求,恐防引起法律的訴訟,所以正確地更改地政法例,是必須要經過很多的公眾諮詢,才能立法執行。 其實自從「財爺plan」,即新一輪的財政預算案2022年推出,政府進一步放寬樓宇的按揭保險計费,現時按新修訂的按揭保險條例下,1000萬物業按情況能夠申請最高九成按揭。1000萬至1200萬能夠申請最高八成按揭,此一措施有助促進換樓鏈回復正常,亦可提高物業市場流轉率,有利樓市健康發展。数據頸示,800萬至1200萬的住宅成交量升幅跑赢大市,已經反映放寬按揭能令樓市真正需求的成交增加,相反地纳米樓的需求減少,所以政府是否認真考慮地產市場由自由需求來決定,纳米樓是否有供應的價值。